- 相關推薦
淺議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畢業(yè)論文
淺議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李燕紅 李秀娥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高考補習學校,山東臨沂 276000)
摘 要:本文就筆者在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探索中,總結出應徹底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得到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地位 教學方式 師生關系 自主學習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728-2462(2008)06-0036-02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適合21世紀需要的人才,而中學地理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責無旁貸地肩負著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重擔。
1、轉變教和學的地位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是:我教你學和我叫你學。老師根據(jù)教學大綱所提出的內容,采用“填鴨式”,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與之相應的考試手段是利用題目來檢驗學生對知識記憶的程度,這種教學觀念和模式往往使少數(shù)學生成為有升學希望的“尖子”生,而使大多數(shù)學生成了“陪讀”或“陪考”生。顯然這不附合面向全體、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思想。在思維發(fā)展的道路上,則局限于課本
我們1定要明確,現(xiàn)在我們進入課堂,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讓其樂意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習。老師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東西傾倒給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如何自己去獲取知識,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交給學生1把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
2、轉變教和學的方式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意思是說:“不到(學生)想發(fā)憤學習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學生)想說又不知怎么說的時候不去指導他怎樣表達。”可見,1代教育宗師早就主張學在前,教在后,先學后教。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首先要改變原來那種教師唱獨角戲的方式,把時間留給學生自學,教師重在發(fā)現(xiàn)學生不會的地方,鼓勵學生之間開展積極的討論,讓學生做學習的真正主人。其次是確立學習的目標,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目標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學生就會圍繞目標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則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思考、討論、合作等方法,摒棄錯誤,發(fā)現(xiàn)真理,進而完成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第3,教師要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由于知識儲量有限,生活閱歷較淺,思維發(fā)展尚未成熟,因此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學法指導。讓學生由“想學”過渡到“會學”,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學生的自學能力自然就會提高。
《學習的革命》1書中明確指出:“孩子,從他所從事的每項活動中獲得教育。”可見,對于學生而言,課堂,不僅僅是我們授課的教室,而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這就告訴我們,作為教師,不僅要在教室里教學生知識、教學生做人,培養(yǎng)學生能力,還應帶領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教學方式的轉變還應體現(xiàn)在課堂精講和精練上。學生通過自學后起點絕對不會是0,我們?yōu)槭裁匆獜?開始教呢?因此我們精講的標準應為:講學生自學不會的地方、講問題分析的思路、講學習的方式方法、講解題的技巧規(guī)律等。精練則是根據(j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選擇習題,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分出梯度層次,這樣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品償?shù)匠晒Φ南矏,不再出現(xiàn)低水平學生束手無策、高水平學生感到平淡無奇的局面。只有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其能力才能得到鍛練和提高。
3、轉變師和生的關系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位,“師道遵嚴”反映了此種情況下的師生關系為教師是權威,學生處于從屬和絕對服從的地位,體現(xiàn)在教學中老師重在研究自己如何傳授知識,很少考慮學生自身的情況,學生愛不愛學、能不能學會、接受能力相差懸殊等這些因素教師考慮很少,所以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在威
首先,要加強師生情感交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的道理我們都明白。課堂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反饋的過程,也是復雜的人際交往過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能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并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力活動的進行和個性的發(fā)展,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對個體的認知過程具有組織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課堂行為,并微妙地影響和改變其學習質量。因此,教師要樹立新型的師生觀,努力建立平等、和諧、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對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毙袨,教師應該寬容、理性地對待,要以賞識、激勵為主,1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1切為鼓勵學生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對學習的向往。
[1]
【淺議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相關文章:
淺議“學困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09-13
淺議如何在高職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06-30
淺論高職英語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