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話教學與說話訓練的意義與原則
在小學階段除了應加強讀寫的訓練之外,更應加強聽說的訓練,特別是說話的訓練,以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只有這樣,才符合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提高語文的整體素質,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一、小學語文說話教學的意義
1、口頭表達能力是語言實踐的基本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口頭表達能力比書面表達更為重要。人際交往的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交談、討論、商量、會議……都離不開口頭表達。作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語言,特別是口頭語言,隨著各種傳播媒體的廣泛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2、口頭表達能力是書面表達能力的基礎。從人類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來看,一般總是遵循由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學實驗和教學實踐都證明,只有把話說清楚了,才能把文章寫清楚、寫通順。
3、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兒童思維的發(fā)展同他們的語言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必須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而讓學生說話,就會伴隨回憶、想象、分析、綜合等一些列的思維活動。
二、小學語文說話教學的幾個原則
小學說話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說話教學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整體性原則。聽說讀寫是一個人必備的語文基本能力。聽和讀是理解、吸收,說和寫是運用、表達。聽和說是口頭語言的運用,讀和寫是書面語言的運用。因此,四項訓練應該相互配合,使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獲得整體協(xié)調的發(fā)展。主要有四種形式:(1)聽話說話。(2)說話寫話。(3)情景說話。(4)即興說話。這些不同類型的課型,體現了聽說讀寫的結合與整體性。
2、循序漸進的原則。任何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形成,總是呈螺旋上升的。說話教學也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特別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識水平提出與之相應的要求。
3、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語言實踐與運用是進行說話訓練的最終目的。因此,說話教學一定要使學和用結合起來,不僅應在說話課上憑借教材進行說話訓練,在其它各類課型以及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同樣應進行和加強說話訓練。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說話的機會,讓學生把在說話訓練中學到的知識、技能結合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進行鞏固和應用。
4、發(fā)展語言與發(fā)展思維相結合的原則。在訓練學生說話、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要發(fā)展學生得思維。說話訓練除讓學生達到教材中預定的教學目標外還應進行提高一個層次的訓練,以讓較好的學生在說話能力上有一個較快的發(fā)展與提高。經過扎實的訓練,學生說話從無序到有序,從無中心到有中心,從不完整到完整,從不確切到確切。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在發(fā)展語言的過程中促進思維向條理性、流暢性、完整性、深刻性等發(fā)展的過程。通過這種思維的發(fā)散性訓練,可以促進兒童的語言與思維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三、小學說話教學的基本要求
小學生說話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訓練學生進行有效的口頭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語文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說話習慣。
1、訓練有效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有效的口頭語言表達應做到有內容、有條理,還應注意口齒清楚、聲音適度。
2、要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說話是以聽話人的存在作為前提,所以一定要與受話者的反應相結合,切不能“旁若無人,熟視無睹”,應隨時注意反饋并作適當調整,以提高語言語文的交際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良好的說話習慣與提高語文交際能力,以及訓練有效的口頭語言表達是相輔相成的。說話時首先要態(tài)度自然、語氣親切,不能東張西望、搔首弄耳,這往往會使人產生言不由衷之感。因此要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說話習慣。
【小學語文說話教學與說話訓練的意義與原則】相關文章:
說話訓練-語文教學之基本12-05
淺談語文教學心理學在說話教學中的影響03-05
加強課前說話訓練提高學生語言素質教育論文02-25
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6-13
談小學語文教學的語文訓練論文范文02-28
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聽說訓練03-0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