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www,五月婷婷深爱五月,午夜国产一级片,色噜噜综合,国产大胸无码视频,清纯美女被操黄网站在线观看,波多野结衣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談談挫折心理與思想政治教育

時間:2024-07-01 17:00:04 政治 我要投稿

談談挫折心理與思想政治教育

  挫折教育也補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對教育理論的不斷完善與擴展。綜合素質的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政治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身心素質等各方面的全面培養(yǎng)和協(xié)調發(fā)展。

談談挫折心理與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挫折心理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它揭示了人的需要或欲望未得到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并由此而產生的情緒和行為,挫折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深入分析受挫者的心理,因材施教,選擇合理的教育方法疏導消極的挫敗情緒,并逐步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正視挫折,采取積極的方式將挫敗感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關鍵詞:挫折;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一、挫折心理概述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挫折泛指生活中一切能引起人們精神緊張和心理波動的刺激性事件。狹義的挫折專指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阻礙和干擾時產生的消極情緒。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挫折心理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主觀認為無法克服的障礙,目標不能順利實現(xiàn),使其需要不能獲得滿足時產生的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和消極的情緒反應。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需要,需要是人生活的基本動力,人的需要可分為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生理需要是指個體與生俱來的為了生存、生命安全和繁殖后代而產生的需要;社會需要是指個體在后天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需要。例如,人如果沒有朋友就會感到孤獨,這時就會產生與人交往的欲望。

  二、挫折心理的研究意義

  我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心理是每個個體普遍存在的心理現(xiàn)象,所以,對挫折心理進行研究,掌握應對挫折的辦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1.挫折心理學屬于應用心理學,它是社會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吸收了普通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營養(yǎng),豐富和發(fā)展了心理學的內容。目前,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挫折理論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這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挫折教育也補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對教育理論的不斷完善與擴展。

  2.挫折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當今,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綜合素質的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政治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身心素質等各方面的全面培養(yǎng)和協(xié)調發(fā)展。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完善其健康人格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研究的課題,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挫折教育已列入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計劃之中,以彌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二)現(xiàn)實價值

  1.挫折心理的研究有利于拓展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單向的灌輸和說教的方式,而忽視了受教育者的內心需要,這樣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將挫折理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適應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需要,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消極挫折心理的危害,學會在挫折面前調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2.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挫折心理學將日益為人們所需要。有些學生因學習成績不佳而苦惱至極;家長、教師為下一代的成長束手無策;有的人因覺得社會不公而產生不平衡心理;有的人因交往不利而心灰意冷;還有不少人因戀愛、婚姻失敗陷入痛苦之中難以自拔,喪失生活的信心等等。社會各個層次的人們都面臨著不同的困惑和無奈,他們迫切想得到排解挫折心理的良方。挫折心理的研究將對人的學習、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使人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并在激烈的競爭中培養(yǎng)挫折的耐受力、調整良好的心態(tài)和預防心理疾病。

  三、挫折心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一)提高受教育者的挫折認知水平

  在挫折面前表現(xiàn)出倒退還是奮進,一方面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挫折的大小、現(xiàn)實的條件等,但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個性特征和認知水平。面對同樣的挫折情境,性格孤僻、固執(zhí)己見、急躁沖動、多疑脆弱的人更容易被挫折壓垮,而那些心胸豁達、積極向上的人總會看到陽光的一面,把挫折當成奮發(fā)圖強的動力,這同樣也是挫折認知理論的主要觀點,要改變人的挫折情緒最重要的是調節(jié)或改變人的觀念系統(tǒng)。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挫折有:事業(yè)或學業(yè)失敗、人際關系疏遠、遭受不公待遇、自我價值沒有得到體現(xiàn)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廣泛開展挫折教育,讓受教育者清楚地認識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心,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困惑和迷惘。挫折固然會帶來消極的影響,但事實表明挫折其實也有積極的一面,所謂“好事多磨”“自古英雄多磨難”就是這個道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幫助受挫者改變其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使之對挫折情境有正確地認識,提升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質,完善其個性特征,使之更加成熟堅強,引導受教者形成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

  (二)適當滿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需要和緊張的心理系統(tǒng)理論認為個體為謀求心理上的平衡,產生滿足自身需要的欲望,往往會導致一種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若得不到滿足,緊張感就會一直存在,挫折心理也隨之出現(xiàn);需要若得到滿足,心理緊張就會逐漸消除,挫折情緒也隨之消逝。根據(jù)這個觀點,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挫折教育:首先,適當滿足受教育者的部分合理需要。每個人都想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贊賞,這就要求教育者重視人際關系對個體挫折情緒的影響,努力改善人際關系。比如加強師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建設積極向上的班集體風氣及校園文化;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互相理解等等。其次,降低或消除過分苛刻的需要。如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但如果經常給子女施壓,過分嚴格地管束子女會使子女一直處于一種神經緊繃的狀態(tài),時間久了反而會影響學習效率甚至引起心理異常。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適當放權,根據(jù)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和真正需求進行要求,設立“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適當?shù)亟档蛯κ芙逃哌^高的要求,以減少他們達不到目標而產生的受挫感。要以欣賞的眼光對待受教育者,成為他們的引導者而不是管理者,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盡力營造一種民主輕松的氛圍,熏陶和感化受教育者比強硬地約束效果要好得多,長遠來講,這也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

  (三)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磨礪意志

  挫折效應理論又稱為“挫折——奮進”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阿姆塞爾提出的,他揭示了有些挫折情境不但不會導致活動效率的降低或消極行為,反而會提高做事效率甚至出現(xiàn)努力奮進的結果,這為挫折教育的途徑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受教育者的生活中可適當?shù)刈屗麄兂渣c苦、受點挫折。如子女厭食、偏食時,家長可讓他們品嘗憶苦思甜飯或加強體質鍛煉等,不能一直讓他們生活在安樂窩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精心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體驗挫折和失敗的沖擊,激發(fā)學生自強不息的生活態(tài)度,像“三下鄉(xiāng)”活動、紅色教育、志愿者活動等都是比較有效的教育形式,受教育者通過切身體驗較為艱苦的環(huán)境,可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把現(xiàn)實中的挫折當做行動的動力,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當然,在教育中設置什么樣的挫折情境,將挫折強度控制在什么范圍內,如何有效地提高對挫折的認識等問題,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地研究。

  (四)培養(yǎng)高雅情趣,引導情緒的合理宣泄

  挫折攻擊理論和挫折倒退理論分別說明了行為目標受到阻礙時會引起挫折感,挫折感導致個體產生對阻礙目標的人或其他對象的攻擊行為,或者會引發(fā)行為的倒退,比如出現(xiàn)與其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行為。如果過分壓抑由挫折引發(fā)的失落感和挫敗感,久而久之,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生理和心理造成傷害。所以怎樣正確地調節(jié)這些挫折情緒,避免攻擊行為和倒退行為的發(fā)生,是挫折教育的重要方面。教育者應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和提供一些機會,讓受挫者郁積的情緒得以釋放,將其緊張的情緒合理發(fā)泄出來,從而恢復理性和積極的狀態(tài)。情緒宣泄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與受挫者傾心交談以了解挫折產生的原因及受挫者的心理波動,此外還可以用微博、論壇、微信公共號等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其提供抒發(fā)機會,幫助受挫者恢復理性、重塑信心,這樣有益于受挫折者求得心理平衡,還可以避免一些惡性事故的發(fā)生。

  弗洛伊德認為挫折情緒是本能與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時,本能受到壓制所致,這種沖突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會產生挫折情緒。他同時也提出可利用“升華作用”消除挫折情緒,也就是把低級的欲望引導到高級的活動中去,使欲望以更有品質的方式得到滿足。如,中學生早戀是“性本能”的表現(xiàn),但迫于家長、老師等各方面的壓力而不能實現(xiàn),這往往會讓情竇初開的中學生陷入苦悶和失落之中,這時教育者可以設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把這一本能升華為學習或是其它積極的活動來消除挫折情緒,通過組織一些情趣高雅的活動,比如聽音樂、郊游、勞動、運動等來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教育者要尤其關注持攻擊態(tài)度和消極反抗態(tài)度的教育對象,給予他們更多地關心,以便全面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一定要把工作做在前面,避免嚴重后果的產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與受挫者接觸時需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寬容、理解地對待受教育者,做他們的良師益友,防止正面沖突,這樣才能有效地保障事態(tài)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雅鳳.挫折心理及調適[M].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8:8.

  [2]高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能力拓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59.

  [3]王樹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10.

  [4]楊占山,姚俊.挫折教育——一個新的德育課題[J].教育科學,1995,(02):20-21.

  [5]雍春梅.關于大學生挫折教育研究的幾點思考[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01).

  [6]任福全,王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需強調挫折教育[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07).

  [7]譚平.大學生挫折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4,(05).

  [8]劉昕.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的誤區(qū)及對策建議[J].前沿,2013,(12).

  [9]袁建勤,鮑雨倩.高校大學生挫折心理及其德育實施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J].理論導報,2014,(07).

  [10]魯春麟,陳昆.對高校如何加強學生挫折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0).

【談談挫折心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文章:

談談荀子的思想論文04-02

論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11-23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學論文02-15

以心理教育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12-04

談談大學生就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yǎng)模式12-07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6-01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論文(精選6篇)06-18

心理健康教育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的論文02-13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11-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