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愚公移山500字左右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zhàn)國的列御寇。讀后感愚公移山500字左右怎么寫?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讀后感愚公移山500字左右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
讀后感愚公移山500字左右1
我讀了這篇文章非常感動,因為愚公移山不怕多大的困難都要消滅掉,這么大的山,何況我們這么小的題。我們真應(yīng)該向愚公學習。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只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才能成功。我相信有志事竟成!
以前我讀了這篇寓言后,覺得主人公愚公實在是太愚蠢了,他為何不搬到山前住?現(xiàn)在我上了六年級,還像以前那樣學著玩,甚至長長醉心于自己的.聰明無人能比。期中考試成績公布了,我慘敗到自己難以置信的地步!這時,我又重讀了《愚公移山》?赡苓@是我第一次失敗的原因令我重讀《愚公移山》吧。
老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xiàn)狀,搬移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至,終于感動了玉帝。玉帝便派娥氏二子把山背走。由此我深深地認識到,愚公搬走的不僅僅是兩座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知難而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無畏精神。
與愚公相比,我就敗在夢想不費力氣,不必刻苦、努力,就可取得好成績;就在于沒有從內(nèi)心深處認識到學習中的因難就像太行、王屋這兩座山大山一樣。我這次失敗,正因為不自覺地企圖繞開困難,這不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嗎?
我深深地認識到: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民族,“愚公精神”至今仍是我們必須發(fā)揚光大的。如果安于現(xiàn)狀,不敢冒險,就不會嘗到勝利的喜悅。事業(yè)也不會有所發(fā)展。
由此看來,“愚公精神”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它正時刻激勵著我們不斷克服困難,去奪取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讀后感愚公移山500字左右2
同學們,《愚公移山》的故事你們應(yīng)該都聽過吧?故事里那位快九十歲的老頭兒,覺得家門前那兩座山(分別是太行山與王屋山)阻擋了他出門的道路,以至和家人去城里都要繞道,非常不方便。愚公決心要把那兩座山挖走,這樣他和家人出城就方便多了……
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xiàn)狀,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至,精石為開,終于“帝感其誠,命夸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往朔東,一往朔南,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這正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的體現(xiàn)。
魏征是唐朝的宰相,曾向唐太宗李世民進諫200多次,彌天下之大勇冒犯龍顏,系萬民生死于腰上面,李世民也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不但不追究他還重用他,這才有了貞觀之治的繁榮昌盛。他也是一個有著“愚公精神”的人。
回想自己,學習上遇到一個稍微難一點兒的問題,就放棄了,去玩別的了,而生活上怕苦怕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一類人,所以我會失敗,這已是在所難免的了。如果愚公、魏征怕費勁,圖省事,安于現(xiàn)狀,那么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就會使子孫遭受“出入之迂也”之苦,貞觀之治也不會出現(xiàn)。
由此,我認識到我們要從現(xiàn)在起,培養(yǎng)“愚公精神”,把它發(fā)揚光大,不能怕吃苦怕勞累,不能只安于現(xiàn)狀,不敢冒失敗的危險去嘗試,相反,我們還要逆流而上,為建設(shè)新中國做出貢獻。
【讀后感愚公移山500字左右】相關(guān)文章:
駱駝祥子讀后感500字左右10-14
《駱駝祥子》讀后感500字左右02-21
傷仲永讀后感500字左右11-13
傷仲永讀后感500字左右吧11-16
《桃花心木》讀后感500字左右01-01
《愚公移山》讀后感200字11-07
駱駝祥子讀后感500字左右初中生08-04
城南舊事讀后感500字左右初一6篇01-23
讀后感700字左右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