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豫劇的四大唱腔介紹
豫劇是發(fā)源于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五大劇種之一。豫劇因各地語音差異,在音樂上形成帶有區(qū)域特色的藝術(shù)流派。清末民初,洛陽等地的豫劇多用下五音,而開封等地的豫劇多用上五音,形成鮮明對比。為了區(qū)別,豫劇藝人將洛陽等地的唱腔稱為豫西調(diào)(又稱西府調(diào)),稱開封各地的唱腔為豫東調(diào)(又稱祥符調(diào))。新中國成立后,豫劇專家又把豫東調(diào)細分為祥符調(diào)、豫東調(diào)、沙河調(diào)。這一劃分得到廣泛認同,即以開封為中心的祥符調(diào);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diào);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diào);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帶的沙河調(diào)。其中祥符調(diào)、沙河調(diào)、豫東調(diào)多用上五音,豫西調(diào)多用下五音。
祥符調(diào)
發(fā)源于開封,是豫劇的母調(diào)。為標(biāo)準(zhǔn)的中州音韻,是最正宗的豫劇唱腔。男腔高亢激越、古樸醇厚;女腔莊重大方、委 婉俏麗。祥符調(diào)唱詞通俗易懂,多為7字句或10字句,唱功有“寧唱十句戲,不道一句白”的藝諺流傳小生多用二本嗓,須生用本嗓、二本嗓等,旦角多用小嗓,丑角多用本嗓二本嗓,凈多用疙瘩腔,風(fēng)格清新典雅、悠揚婉轉(zhuǎn)。代表人物中,旦有陳素真、馬雙枝、李景萼、閻立品、桑振君、宋桂玲、王秀蘭、姚淑芳、王敬先、田岫玲、張水英等。
豫西調(diào)(西府調(diào))
聲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凈丑多用大本嗓,本嗓后挫下壓;適合演悲觀、憤慨,音樂深沉、悲壯。代表人物中,旦有常香玉、崔蘭田、毛蘭花、蘇蘭芳、湯蘭香等;生有賈寶須、王二順、王遂朝等。
豫東調(diào)
慷慨激昂,粗獷豪邁。女聲花腔較多,具明快、俏麗等特點,大小嗓結(jié)合,本嗓小嗓混雜使用,男聲粗獷豪邁,多以二本嗓、本嗓多交替使用。代表人物中,生有唐玉成、楊啟超、劉新民、劉忠河、謝慶軍、索文化等;旦有花桂榮、王潤枝、司鳳英、黃儒秀、陳玉英、張秀蘭、黃愛菊、張衛(wèi)華、董芙蓉等;凈有李斯忠、吳心平等。
沙河調(diào)
活潑婉轉(zhuǎn),激昂嘹亮。既適宜表達愉快舒暢的心情,也適宜表達慷慨壯烈的氣氛。流傳于淮北、沙河流域,安徽人稱梆子劇、淮北梆子。代表人物中,生有顧喜軒、劉法印、曹彥章、張三旺等;旦有劉玉梅、安金鳳、徐梅蘭等。
【豫劇的四大唱腔介紹】相關(guān)文章:
豫劇的唱腔板式知識「推薦」05-30
歌劇唱腔介紹05-28
粵劇唱腔分類06-26
越劇流派特點與唱腔06-22
京劇唱腔特點及作用07-29
黃梅戲唱腔的形式12-14
如何拉好京劇旦角西皮唱腔02-24
學(xué)練越劇唱腔注意事項09-02
插花藝術(shù)四大主流介紹07-07
楷書四大家介紹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