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三期觀后感董卿
由著名主持人董卿擔任制作人的《朗讀者》接棒央視黃金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睦首x者第三期觀后感董卿,歡迎閱讀。
朗讀者第三期觀后感董卿【1】
先是2017年歲尾,一檔《見字如面》為歲末年初的喧鬧熒屏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簡約、質(zhì)樸、大氣。緊接著,《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開播,成收視熱點,“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節(jié)目定位讓不少觀眾連連感慨“除了生活中的茍且,電視里也有詩和遠方。”而就在不久之后,另外一檔文化節(jié)目《朗讀者》也將接力,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綜藝頻道同時播出,力求讓喧囂忙碌的現(xiàn)代人在“悅讀”經(jīng)典中,感受美好與詩意。
在綜藝節(jié)目充斥電視屏幕的當下,幾檔節(jié)目弘揚人文精神、堅守文化品格,既收獲了不俗的收視率,也得到了觀眾的口碑。
先來看《見字如面》,這檔定位于“用書信打開歷史”的節(jié)目沒有豪華的舞美、沒有絢麗的燈光、沒有繁復的包裝,只是一方舞臺、一些觀眾、一位讀者、一封信,在朗讀者的朗讀過程中,讓人透過文字和聲音,感受信件所展示的那段歷史、那些往事。在節(jié)目中,讀信人,著名演員張國立、王耀慶、蔣勤勤、何冰等人需要朗讀多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寫出的信件,著名畫家黃永玉、著名戲劇家曹禺、中國鐵運之父詹天佑、詩仙李白、詩人顧城、末代皇帝溥儀、大文豪魯迅以及科幻作家劉慈欣、歌手鄧麗君等,“一封信將兩段時空打通,歷史感應運而生,與眾多節(jié)目不同,越是在簡單與質(zhì)樸中,越是展現(xiàn)出了一種別樣的沉靜之美、歷史之美。”有學者評價。
再來看《中國詩詞大會》,讓觀眾沉浸于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意境中,不禁發(fā)出“不知唐詩宋詞,焉知中文之美”的感嘆,也讓多位擅長中國古典詩詞的素人高手為人熟知:13歲的初一學生葉飛,擅長用文言文寫作,小小年紀就有不俗的詩詞積累;北大博士生陳更,工科出身,卻滿腹才情;有著強大實力和淡定氣魄的16歲復旦附中小美女武亦姝……在諸多高手的對決中,彰顯的是人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執(zhí)著與熱愛。對此,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評價:“中國人的詩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由著名主持人董卿擔任制作人的《朗讀者》也在此后不久接棒央視黃金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介紹,《朗讀者》力求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后的價值,希望這檔節(jié)目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從這幾檔節(jié)目的共性中不難看出,當下,觀眾對于高品質(zhì)的文化節(jié)目,已經(jīng)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此,成功制作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的關正文介紹:“每個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處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價值,很多體驗若不能親歷,就會期待在別人的故事里找到啟發(fā)和依據(jù)。這是人們離不開故事閱讀的根本原因,也是《見字如面》等節(jié)目最堅實的底氣。”
同時,關正文直言,“當我們不斷地親近經(jīng)典,真正地進行經(jīng)典傳播時,我們找到了更利于扎根的沃土,這個沃土是我們整個中華文化的源頭。”
而更能帶來啟發(fā)意義的是,從幾檔節(jié)目的熱播能夠看出,其實文化與娛樂并不矛盾。在清晰的賽制、良性競爭的氛圍中,好的內(nèi)容不僅不會被遮蔽,反而會煥發(fā)出更富有朝氣的生命力。“正如一封封觸動人心的書信、一段段不因歲月流逝而失去光澤的文學作品可以跨越時間的長河、空間的隔阻,與今時今地的觀眾心靈相通,那些真正好的文化產(chǎn)品,一定能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和更廣闊的空間。”有學者分析。
有的節(jié)目可以做一時,但有的節(jié)目可以做一世。讓觀眾在電視熒屏上邂逅“詩與遠方”,需要電視創(chuàng)作人對人文精神的堅守,正如關正文所說,“一個精神上特別豐富的人,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才具有深厚的精神價值。”
朗讀者第三期觀后感董卿【2】
對于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jié)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隨著董卿那親切溫和的語速,觀眾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靜靜欣賞著傾聽著。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據(jù)自己親身經(jīng)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并滋潤著每個人的心弦。
這是繼詩詞大會后,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jié)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視三套、于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首期節(jié)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沖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yī)生、為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lián)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同行業(yè),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夢想。
節(jié)目中,有董卿對嘉賓的采訪,有嘉賓帶著不同口音的朗讀,扎扎實實地呈現(xiàn)出、如她給節(jié)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這檔節(jié)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zhì)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fā)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jīng)典作品中,溫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xiàn)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于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jié)目的追求,終于要實現(xiàn)了。”說的多好啊,喜歡董卿大氣知性、端莊睿智的主持風格,我在心里默默地由衷贊嘆!
其實這些大多是非專業(yè)朗讀者,隨著音樂舒緩起伏、情緒的逐漸醞釀,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加之觀眾用心傾聽,聚精會神的眼神交匯、甚至很多人眼里閃著激動的淚花,致使掌聲不時響起, 收到臺上臺下互動和鳴的效果。
朗讀者第三期觀后感董卿【3】
今天,在和英語小組成員討論的時候,無意間討論到老師要求看的電影!独首x者》被大家公認為很好看的一部電影,并一致認為電影的最后的一部分很深刻,不過可惜我還沒來得及看。
回到宿舍我立刻翻開了這部吸引眾人的電影,故事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連貫性很好,并且電影以一種回憶式的方式上演,現(xiàn)實和記憶的結合的很密切,很容易時觀看者在腦海中形成故事的整體。
整部影片圍繞朗讀者展開,電影開始的片段,看著基本跟一部亂倫片差不多,兩個相差接近二十歲的男女主角,開始了一段不正常的戀情,一種以性開始的戀情。但是認真觀看的朋友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女主角到后來要求男主角在做愛前,必須的先給她朗讀一段故事。看到了朗讀,你可能和我一樣,以為自己已經(jīng)開始抓住故事的主線。不錯,這確實是故事的主線,但是光開始那些東西,我們還很難把握準到底女主角的這個習慣和表達一部電影有什么關系,還有故事究竟想表達什么。故事慢慢進展,男女主角關系開始破裂了,男主角感覺自己不受重視,自己回絕同學們替他過生日的要求,來陪女主角一起,但女主角卻不聞不問,還因為一些小事無辜亂發(fā)脾氣。但此時的女主角也為自己要被升職調(diào)離,而感到困惑。兩人不歡而散,結果此次離別卻是一次長時間的分離。
下一次的見面卻是在一次法庭上,男主角已是一個法律系的大學生了,而女主角卻是被審判者,理由是她為納粹黨做過衛(wèi)兵,在一次意外的火災中,在猶太人被關的教堂失火了,按照人性的標準,衛(wèi)兵們應該開門救那些人,但是他們沒有。在一份當時這六名衛(wèi)兵上報的報告面前,其他幾個衛(wèi)兵開始團結起來一起說是女主角主使報告也是她寫的。所以法官要求女主角驗筆跡,但是只有坐在下面的男主角知道,女主角不會寫字。奇怪的是女主角沒有驗筆跡,她卻出人意料的說了句,我看沒有這個必要了,報告是我寫的。在今天聊天的時候,有同學也說了,她為什么不肯說自己不會寫字,而承認是她寫的呢?我想這也正是全片把朗讀者這個意思升華的階段,女主角由于不會寫字,但她有很愛文學,或則她是一個自視很高的人,她不愿承認自己不會寫字的事實,所以習慣了聽別人為自己朗讀,來弱化看不懂書這個缺點,這也是為什么她在納粹營里,在和男主角交往時要求他們?yōu)樗首x。而她承認報告是她寫的很顯然還有一個原因,對一個不懂法律的人而言,她根本就不知道她承認這個報告是她寫的需要付出多么慘痛的代價。這也是從一個衛(wèi)兵的角度,重新闡釋納粹,對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朋友的人而言(可能當時她有親人),為納粹工作只是因為那份工作工資更高,殺死那么多人也只是因為沒有那么多的牢房給新來的犯人,需要騰出房子來,在她看來如此正常的一切,確是在常人眼中如此恐怖的景象。這也使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說一個納粹軍官拒絕承認自己的罪行,在他眼中那只是在服從命令,做自己職責份內(nèi)的事情,文章的最后還提到了一個政治的方向偏離,比人心險惡還要可怕萬倍,我覺得從影片中也能看到一些類似的地方。
朗讀還在繼續(xù),女主角坐牢了,生活對她而言已經(jīng)沒有任何意義,混混沌沌。直到有一天,男主角回到家,開始直面自己內(nèi)心的愧疚,他開始是用磁帶朗讀書本,并把磁帶和錄音機給女主角寄過去。從此女主角也重新開始燃起了對生活的信念,在幾次收到磁帶后,她從《牽著狗的女人》開始學著寫字,逐字逐字的學,并開始給男主角寫信,在受到了很多信之后,男主角并沒有回任何一份信。一次又一次對男主角可能回信的期待,變成炮灰之后,女主角似乎是迷失了。到最后女主角出獄監(jiān)獄前,監(jiān)獄方面給男主角打了個電話,希望他給女主角找一個工作和住的地方,之后男主角來到監(jiān)獄,兩人終于見了面,面對眼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男主角還是問了一句,你會想起以前嗎?這句話道出了男主角一直沒有過來看女主角和他當時沒有去幫女主角的原因,她無法接受女主角在納粹時期犯下的錯。而當面對這個問題時,女主角以為是兩人在一起的日子,在她的內(nèi)心中,還是一如既往的認為,那只是她的工作,她并沒有犯下如此大的罪。這似乎也是在告訴我們一種朗讀中的誤讀,沒有她的經(jīng)歷就不要把自己主觀的認識強行加在她身上。最后女主角選擇了自殺,并把她的遺產(chǎn)留給了那個大火幸存者的女兒,還在遺囑中寫到和麥克說聲HELLO,這似乎開始告訴我們那是一種重新認識,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則她不愿再面對這已經(jīng)不屬于自己的塵世,因為這里沒有人可以理解她。
故事的最后,男主角來到美國來完成女主角的遺愿,在面對那位火災幸存者的女兒的時候,她跟他說了那么一段話,奧斯維辛不是什么大學,也不是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那里有的只是苦難的生活。也許影片是想告訴我們,不管是作為遇難者還是實施者(衛(wèi)兵),他們的動機,他們的苦難其實不是我們所能體會,所能朗讀的。我們要的不是去批評,去判斷,而是留歷史一個真相,給已故者一份安寧。
【朗讀者第三期觀后感董卿】相關文章:
朗讀者董卿經(jīng)典臺詞03-20
董卿《朗讀者》觀后感第十二期05-05
董卿《朗讀者》觀后感第十一期11-26
董卿朗讀者的經(jīng)典臺詞03-20
董卿《朗讀者》觀后感第十期11-25
朗讀者董卿觀后感第十期11-24
朗讀者開場白臺詞第三期07-15
朗讀者觀后感08-15
朗讀者觀后感勇氣05-09
朗讀者觀后感80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