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作文教學與作文評語
寫好作文評語,促進作文教學,作文教學與作文評語存在著不一般的聯(lián)系。本文淺談作文教學與作文評語,希望對各位老師有幫助。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生評價制度的改革已成為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大多學科的評價體系獲得不同程度的推動與發(fā)展,但其總體現(xiàn)狀和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還不相適應,表現(xiàn)為:強調(diào)選拔功能,忽視興趣培養(yǎng);注重學業(yè)成績,忽視個體差異;關注學習結(jié)果,忽視方法輔導。作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頭戲,也是老大難。作文教學的評價方法深受傳統(tǒng)教學評價體系的影響,批改形式單向,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nèi)容單調(diào)。作文評語是老師對學生作文評價的主要手段,這種簡單而片面的評價內(nèi)容,忽視了對作文教學的導向功能,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學生的寫作興趣不濃厚,寫作內(nèi)容不豐富,寫作個性不鮮明!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我們“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在這里,筆者嘗試從作文評語的轉(zhuǎn)變出發(fā),談談發(fā)揮評語的導向功能,促進作文的有效教學。
一、變簡單的指責為真情的鼓舞
“偏題”,“層次不清楚”,“語言不夠流暢”……一句句生冷的評語,忽視了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淡化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降低了學生的寫作欲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的情境。”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首先必須立足于信心的建立,興趣的培養(yǎng),以真情的鼓舞代替片面的指責!跋嘈拍阋欢軇(chuàng)作出感人的故事,老師被你的文筆所深深吸引!薄澳闶种械墓P,是打開文學大門的鑰匙!薄半m是生活中的小事,經(jīng)過你的創(chuàng)作,變成了生命之河中的朵朵美麗的浪花!薄處熯m當?shù)脑u價,真情的呵護,能滋潤孩童的心田,孕育文學的種子。
二、變理性的點評為感性的探討
筆者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作文評價的主體單一,大多數(shù)僅由老師構(gòu)成,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的時候,往往享有著“一言堂”式的高高在上的權威,可以任意地裁剪學生的作品,并加以貌似理性的點評。雖然很多的工作是有益的,但不少的舉措在修剪殘枝的同時無意中也剪去了童稚的新芽。一些教師在評語中往往忽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性差異,早已為自己布置的作文設下成人化的框框套套。新課改強調(diào)教學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在學生評價方面,筆者認為同樣要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真心地與學生一起去探討,深入到孩童的世界里,用孩童的眼光去觀察世界,描繪世界。評語中“是不是可以這樣……”探討語氣的運用,既是對學生的尊重,又可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激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熱情。
三、變八股式的批閱為文學化的感染
傳統(tǒng)的作文評語,冷漠而單調(diào)!爸行拿鞔_,語句通順”。八股式的四字短語缺乏對學生的激勵功能和指導功能。千篇一律的評價內(nèi)容使學生在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時無所適從。學生的文學之圃需要教師的文學之花去點綴!澳愕墓适拢拖裰駱巧系娘L鈴,清脆而悠揚!薄扒楣(jié)的安排,如一片片樹葉,讓老師感覺到幾何之美!薄霸谀阃榈某了贾,老師的心和你一起跳動,一起飛躍記憶的時空!惫P者在工作中,嘗試運用文學化的評語,讓學生在獲得感悟的同時,也接受一次文學的熏陶,文學的感染。教師的評語不能成為沙漠中的灌木,要成為學生百花園里鮮亮的綠蔭。正如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和喚醒!
四、變粗暴式的束縛為個性化的張揚
事實證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普遍存在的,每個學生都存在著與其他同學不同的特點,有性別的差異,生理的差異,家庭觀念的差異……“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在學生的寫作中,我們也應該尊重學生的不同差異,不同風格,不同特點。如果一個初中生在作文本上沒有寫記敘文而寫了一首小詩,你是粗暴地要他重寫,還是正確地引領呢?你不經(jīng)意間泯滅的“異端”或許就是探出墻頭的花,蘊含希望的火。因此,在你的作文評語中,不妨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留下一片天空,讓他們更多機會更多主動地去接近文學,愛好文學,從而走上文學的創(chuàng)作之路。
五、變古板的考核為人性化的引領
一篇作文,不僅僅是教師布置的一次作業(yè),不僅僅是試卷上的一道題目,它更是學生一段心靈的獨白,是學生一段生活的經(jīng)歷,是學生對人生的閱讀,是學生對歲月的感悟。即使這是不成熟的,甚至是幼稚的,我們也不能僅僅用一個“60分”或“80分”這么簡單的分數(shù)作一次衡量;蛟S我們多留一點心,就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心靈,促進學生人格的形成,促進學生理想的誕生。作文,絕不是教師考核學生的粗暴的工具,而是老師引領學生形成獨立人格的載體。因此,我們的評語要淡化考核的功能,要培養(yǎng)學生在水平提高的同時,實現(xiàn)心靈的成長。
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文的時候,只有摒棄傳統(tǒng)的簡陋的批改形式,逐步建立個性化、民主化、人性化的評語風格,才能促進學生走上自主探究的創(chuàng)作之路,才能更有效地促進作文教學。
延伸閱讀:作文教學中的評語藝術
摘 要:學生寫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努力把握評語的藝術性和人文性。通過自己精心設計的評語“無聲潤物”,傾注全部的熱情,給學生以鼓舞,以熏陶,以啟迪,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逐漸把學生引上寫作的正道。
關鍵詞:作文;教學;評語藝術
評語,是教師對學生習作所作的指導與評判,也是溝通學生與教師心靈的橋梁。它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但實際中,學生對評語的態(tài)度卻不近人意:作文發(fā)下來后,有的看看分數(shù),有的甚至連分數(shù)都不看,學生普遍對評語缺乏興趣,這無疑會影響到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我認為責任主要在教師。一方面,評語側(cè)重于寫法而忽略了內(nèi)容;另一方面,不少評語過于籠統(tǒng),流于形式,使評語缺乏可讀性。為了扭轉(zhuǎn)這一局面,使評語真正發(fā)揮其橋梁作用,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習作后下的評語,努力把握評語的藝術性和人文性。
一、端正態(tài)度,尊重學生
學生之所以對評語缺乏興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對習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往往側(cè)重于贊揚,甚至不惜溢美之詞,卻忽略了對他們的嚴格要求,這樣無形中助長了學生的自滿情緒,而那些諸如“構(gòu)思新穎”“語言優(yōu)美”等評語也失去了其指導意義。而對那些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對那些面目可憎又言之無物的文章,教師的評語中難免會出現(xiàn)諸如“字跡潦草”“錯別字太多”甚至“撕掉重抄”等語言,殊不知,這類不對學生習作給予適當鼓勵和評價的評語,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而且會泯滅學生的銳氣和信心,讓學生覺得作文討厭。要把握評語藝術,首先就要求教師端正態(tài)度,尊重學生。要知道,學生同樣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的文章是他們字斟句酌甚至嘔心瀝血創(chuàng)作的結(jié)果。而且,就其年齡特點而言,他們非常在意別人尤其是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特別是后進生,為了改變老師對自己印象,寫作時更是小心謹慎。所以,作為教師,沒有任何理由不尊重學生,不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其實,即使是后進生,在他的作文中也總能找出“閃光點”,比如某個段落,某個句子,甚至某個詞語,教師只要仔細閱讀,發(fā)現(xiàn)并充分肯定這些優(yōu)點,然后指出文章中的一或兩處缺點,學生就會覺得老師是在真正地關心我,指導我,從而易于接受老師的善意批評,教師的評語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鎖定范圍,擬定好評語的范圍
一篇文章能夠反映學生語文的整體素質(zhì),教師評價的內(nèi)容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而應該根據(jù)作文訓練的重點、目標制定出評語的內(nèi)容。這也便于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有章可循,真正起到訓練的作用。例如,我曾經(jīng)讓六年級的同學讀曹文軒的《草房子》后寫讀后感,訓練的重點是抓住其中的一或兩個感點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因此我此次作文的評語就限定在是否抓住感點,是否聯(lián)系實際寫出自己的體會。鐘俊宏寫的是《油麻地的酸甜苦辣,》我在評語中寫道:曹文軒借《草房子》把你帶入油麻地,鐘俊宏借《油麻地的酸甜苦辣》把呂老師帶入人生的酸甜苦辣中,你有獨到的感受,并運用妙筆表達出來,對各個人物的理解都有你獨到的看法,特別是對秦大奶奶人生的感悟。
三、教書更要育人
俗話說:“作文如做人”。教師教學生作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學生做人的過程。學生的作文,無不與他們的思想視野,生活實際相關。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作文寫完后,不少學生不愿意讓同學看,卻很樂意請老師改,文章中他們或者描寫秀麗風光,想與老師共賞;或者訴說生活中的煩惱,想向老師求教;或者迷惑于某一社會現(xiàn)象,想與老師探討。當學生的這種思想、情感或明確或含蓄地在文章中流露出來,而老師卻忽視不見,不能及時予以響應;當這些熱切的愿望換來的只是“立意不錯”“語句通順”甚至“重抄”時,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會受到怎樣的傷害,是可想而知的。學生對評語失去興趣也就不足為怪了。
那么,怎樣通過評語達到育人的目的呢?我的體會是,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以使學生明是非,辨善惡,知美丑,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之以情,能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在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指導。給學生以親切感,不管學生的問題多么幼稚,可笑甚至荒唐,都絕不允許譏諷。如調(diào)皮生張俊煌在習作里寫到:早讀課上,看著江老師在手提袋里東翻西找,我的內(nèi)心更加不安了!白蛱,在講臺上撿到的那100塊錢,難道是江老師掉的,她現(xiàn)在是在找錢嗎?”頓時,我的手心都是汗,拿著英語資料的手也不停地抖動起來了,腦門一轟……”這一剎那,我恍然大悟,這幾天張俊煌的異樣,于是就有了課后,教室里無他人時我對張俊煌作文的面批,“我的手心都是汗,拿著英語資料的手也不停地抖動起來了,腦門一轟……”“這句話能把老師帶入當時你的內(nèi)心世界”當我把這句評語呈現(xiàn)在他的面前時,他神情激動,于是就有了后面的談心工作,于是做為班主任和語文老師的我也清楚地知道了事情的始末;谶@一次的評語,也成就了他的第一篇佳作――《那100塊……》。只要不斷修正學生的價值取向,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其審美水平,加上多寫多練,培養(yǎng)其表達能力,那么,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四、堅持評語類型的多樣化
對學生習作的評語可以面批面改,注重個性差異,及時反饋;可以間隔一段時間,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后評改;亦可以在習作講評課上讓學生互批互改,習作已變成集小作者、同學、老師三者的智慧結(jié)晶的一體,在這樣的基礎上讓小作者再改自己的作文,便更有頭緒,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也指日可待。
總之,學生寫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努力把握評語的藝術性和人文性。通過自己精心設計的評語“無聲潤物”,傾注全部的熱情,給學生以鼓舞,以熏陶,以啟迪,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逐漸把學生引上寫作的正道。
【淺談作文教學與作文評語】相關文章:
淺談作文評語的方式與效果教育論文09-17
淺談發(fā)散思維與地理教學10-27
淺談實踐教學與旅游管理10-14
成本與效益淺談作文11-11
淺談體育教學與法制教育10-18
淺談文化與語言的互動教學10-29
淺談中學數(shù)學教學與育人11-29
淺談本土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