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民俗傳說都有哪些呢,我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就是關(guān)于年獸的傳說了,傳說人們?yōu)榱说牡挚鼓戢F,然后發(fā)現(xiàn)了年獸害怕紅色的東西,于是人們就會在春節(jié)的時候貼上春聯(lián)和放鞭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下迎新年手抄報版面設(shè)計。
春節(jié)習(xí)俗
俗·稱
搶頭牙:廣州人時興初二、十六打牙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吃開年飯,所以要做得早,叫做搶頭牙。
食無情雞:吃開年飯時,老板請伙計吃飯,如果老板親自夾一塊雞肉到伙計碗里,就表示解雇他了。
行大運:據(jù)說以前的廣東人大年初一早上就會到野外去郊游。有的繞著村邊,有的圍著田園,有的循著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稱“行大運”。
迎新年手抄報版面設(shè)計
俗·物
七樣菜:又名七寶羹,人日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這七樣菜一般都包括芹菜、蒜、蔥、芫荽、韭菜等。七樣菜要一鍋煮,煮好后全家人一起吃。
生菜包:生菜會是廣州的著名習(xí)俗,吃生菜包就是生菜會上必有的一道菜。主要原料是蜆肉、生萊、韭菜。蜆肉寓意蜆肥年豐;生菜,即生生猛猛,生財有路;韭菜,意謂“長長久久”。廣州坑口觀音廟就有生菜會。
人勝:勝本來是婦女的一種首飾,取意“優(yōu)美”、“優(yōu)勝”。在初七人日這天,婦女會戴勝來裝飾自己,而且,這種首飾的節(jié)俗造型以“人”形為佳。
迎新年手抄報版面設(shè)計
《大門上的福字不宜倒貼》
春節(jié)之際,很多家庭都在自家大門上倒貼福字,這樣做并不符合中國傳統(tǒng)民俗。
近年來倒貼福字,蔚然成風(fēng),由門板上的福字到居室各處張貼的福字,再到點心盒甚至賀卡上的福字,一律倒貼。
在我國傳統(tǒng)民俗中確有倒貼福字的說法,取其“倒”和“到”的諧音,意為“福到”了。民俗傳統(tǒng)中,倒貼福字主要在兩種地方。第一種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東西要從里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里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這種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來抵消“福去”,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種地方是在屋內(nèi)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不是說所有福字都要這么貼,尤其是大門板上。大門上的福字,從來都是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yīng)正貼。
迎新年手抄報版面設(shè)計
《喜洋洋的春節(jié)》
春節(jié),“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徹云霄,人們有的走親訪友,有的歡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熱鬧極了。不過在我的“小電腦”里,最有趣的要數(shù)大年初一晚上放煙火了。
那天晚上,我們剛吃過晚飯,外面就響起了煙花爆竹的聲音,震耳欲聾。于是,我也毫不猶豫地搬出了“大導(dǎo)彈”。老爸拿出一個打火機點燃了導(dǎo)火線。只聽“噓”的一聲響,一條巨龍竄上了天空,可是它沒有游多久就迅速地消失了,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啊;緊接著,一位美麗的花仙子飛上了天空,她慢慢地灑下一片片金色的花瓣,那花瓣紛紛揚揚地落下來,煞是好看。正當(dāng)我們看得如癡似呆時,她沒了蹤影。老天爺呀老天爺,它為什么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們呢?
我們的煙花放完了,于是就欣賞起別人的煙花來。一位鄰居小弟弟拿著一根長筒煙花,只聽“砰”的一聲,一團煙花蹦上了天空,一只雪白的小兔子不知道從哪里跳了出來;接著又出來了一個孫悟空的頭像,真是奇怪;最后一響的時候,天空出現(xiàn)了“萬事如意”四個字,我不禁拍手叫好!正看得高興,旁邊又來了祖孫兩位,爺爺抱著可愛的小娃娃正在放煙火。只聽見“砰砰”兩聲,無數(shù)的小星星閃爍在天空中了,不一會兒還出現(xiàn)了一串字,仔細(xì)一看,是“一帆風(fēng)順”!呵呵,真是有意思。這些形態(tài)各異、五彩繽紛的煙花把漆黑的夜晚點綴得真美麗啊!
我愛美麗的煙花,更愛喜氣洋洋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