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www,五月婷婷深爱五月,午夜国产一级片,色噜噜综合,国产大胸无码视频,清纯美女被操黄网站在线观看,波多野结衣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

時間:2023-01-14 19:32:39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1

  一、說教材

  1、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第二單元第2小節(jié)“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中的第1課時。其內容包括:加法的意義、加法交換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練習十一第1-2題。

  2、從課本內容的縱向接洽看,本課一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學過的加法知識的基礎上,明白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為以后學習小數(shù)、分數(shù)加法的意義打下基礎;二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對加法互換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為背面學習加法的輕便算法打好基礎。從課本擺設的局部看,通過P48頁例1的現(xiàn)實事例,使學生明白例1為什么要用加法盤算,在此基礎上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再接洽加法的意義,歸納綜合性闡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門的名稱,單提出有關0的加法,提示學生細致。接著,課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歸納法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的筆墨表述情勢和字母情勢。一方面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另一方面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現(xiàn)數(shù)打下開端基礎。

  3、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概括,使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會運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實際問題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會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有根據(jù)的說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驗算的習慣。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時,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借助具體實例和線段圖讓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在學習加法交換律的過程中,采用了成語故事直觀進行教學,呈現(xiàn)符合加法交換律的若干例證,讓學生歸納出加法交換律。

  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教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通過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運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實際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jù)的說理能力。通過運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驗算習慣。

  四、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直接切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學習新知(分3個環(huán)節(jié))

  第1個環(huán)節(jié):學習加法的意義。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

  (1)多媒體出示例1。先審題,幫助學生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指名口頭列式解答,為理解加法的意義作準備。

  (2)結合線段圖讓學生展開討論,多媒體配合在出示的線段圖上演示,使學生明確例1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總結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指名說出在“137+357=494”這個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數(shù),“494”叫做和。教師分別板書。

  3、練習,完成練習十一第1題。先讓學生集體討論,再指名應用加法的意義說明為什么用加法算,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jù)的說理能力。

  4、介紹0的加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0的加法的幾種情況,明確: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

  第2個環(huán)節(jié):學習加法交換律。

  1、多媒體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多少千米”該怎樣計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先板書:357+137=494(千米),再讓學生用加法的意義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一方面鞏固加法的意義,另一方面為下面比較兩種解法作準備。

  2、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結果,得出:137+357=357+137,啟發(fā)學生說出:把357和137交換位置,和不變。

  3、讓學生視察P48兩組算式,用不完全歸納的要領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造就學生歸納推理本領。

  4、解說加法互換律的字母情勢:a+b=b+a,舉例闡明a和b可以表現(xiàn)恣意一個學過的整數(shù),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現(xiàn)數(shù)打下開端基礎。

  第3個關鍵:接納團體訓練,指名板演的情勢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換律,掌握用加法互換律驗算加法的要領。

  (三)訓練牢固

  憑據(jù)課本內容訓練:

  訓練十一第2題。

  訓練接納團體訓練,指名口答的情勢舉行。訓練是使學生加深對加法互換律的了解,牢固運算紀律,從而造就驗算風俗。

  (四)全課小結。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2729頁,練習五的第1~4題。主要包括: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地位作用:

  在前三年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的交換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例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萬以內的加法中,通過驗算方法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調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結果不變。在以前的教學中,教材對加法結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學生通過0以內進位加法的湊10思路的學習,通過100以內加法中出現(xiàn)小括號的學習,對加法結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這些都是學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本冊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學加法的運算律,再教學乘法的運算律;先教學交換律,再教學結合律;先教學運算律的含義,再教學運算律的應用。這樣安排有三個好處:首先是由易到難,便于教學。交換律的內容比結合律簡單,學生對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比結合律豐富,先教學比較容易的交換律,有利于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學效率。交換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結合律,加法運算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乘法運算律,遷移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是符合認識規(guī)律。先理解運算律的含義,再應用運算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體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是為了掌握和利用規(guī)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具準備:

  主題圖

  二、說教法學法

  數(shù)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shù)學知識,還要發(fā)揮教學內容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多方面有所發(fā)展。教材希望學生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認識運算律并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為此,我設計了一條鮮明的教學線索,在發(fā)現(xiàn)運算律、總結運算律的時候,都給學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間,為學生安排了豐富、多樣、有效的學習活動。我安排了“引出一個實例,進行類似的實驗,在眾多案例中概括用符號表達”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充分地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獲得正確的結論。

  三、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預設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一、課前談話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總結。

  具體安排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引入。

  在我們班里,有多少同學會騎車?你最遠騎到什么地方?

  騎車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這不,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

  2、出示主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并根據(jù)獲得的信息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等等。

  3、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ㄔO計意圖:從創(chuàng)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fā),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并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ǘ、新授

  1、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黑板上問題。

  2、教師巡視,找出課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學生板演,并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問:

 、艃蓚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數(shù)怎樣?○里填什么符號?

  40+56○56+40

  ⑵你能試著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根據(jù)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峭ㄟ^這幾組算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以得出什么規(guī)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

 、确答伣涣。

  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

  4、揭示定律。

  問:

  (1)你知道這條規(guī)律叫什么嗎?(加法交換律)

  (2)把加數(shù)換成其他任意的數(shù),交換律還成立嗎?

  (3)怎樣表示任意兩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位置和不變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好嗎?

  (4)交流反饋,然后看看課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板書:a+b=b+a

  (5)根據(jù)加法交換律對口令。

  師:25+65=8+=

  (6)完成課本第28頁下面的“做一做”。

  5、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比較:88+104+9688+(104+96)

  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shù)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shù)。)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如:(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guī)律。

  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

  如:(△+☆)+○=△+(☆+○)

 。╝+b)+c=a+(b+c)

 。5)問:

  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谶@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shù)?

  6、學生根據(jù)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ㄔO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并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后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ㄈ、鞏固練習

  1、P28的做一做。

  2、P31的第1、4題。

 。ㄔO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shù)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jù),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蘊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shù)學的樂趣,又復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

  (四)、小結

  1、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規(guī)律?(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

  2、你能把這些運用于以后的學習中嗎?

 。ㄔO計意圖: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ㄎ澹、作業(yè):P31的第3題。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3

  一、說教材

  1、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第二單元第2小節(jié)“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中的第1課時。其內容包括:加法的意義、加法交換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練習十一第1-2題。

  2、從課本內容的縱向接洽看,本課一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學過的加法知識的基礎上,明白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為以后學習小數(shù)、分數(shù)加法的意義打下基礎;二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對加法互換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為背面學習加法的輕便算法打好基礎。從課本擺設的局部看,通過P48頁例1的現(xiàn)實事例,使學生明白例1為什么要用加法盤算,在此基礎上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再接洽加法的意義,歸納綜合性闡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門的名稱,單提出有關0的加法,提示學生細致。接著,課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歸納法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的筆墨表述情勢和字母情勢。一方面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另一方面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現(xiàn)數(shù)打下開端基礎。

  3、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概括,使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會運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實際問題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會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有根據(jù)的說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驗算的習慣。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時,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借助具體實例和線段圖讓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在學習加法交換律的過程中,采用了成語故事直觀進行教學,呈現(xiàn)符合加法交換律的若干例證,讓學生歸納出加法交換律。

  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教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通過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運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實際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jù)的說理能力。通過運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驗算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直接切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學習新知(分3個環(huán)節(jié))

  第1個環(huán)節(jié):學習加法的意義。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

  (1)多媒體出示例1。先審題,幫助學生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指名口頭列式解答,為理解加法的意義作準備。

  (2)結合線段圖讓學生展開討論,多媒體配合在出示的線段圖上演示,使學生明確例1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總結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指名說出在“137+357=494”這個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數(shù),“494”叫做和。教師分別板書。

  3、練習,完成練習十一第1題。先讓學生集體討論,再指名應用加法的意義說明為什么用加法算,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jù)的說理能力。

  4、介紹0的加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0的加法的幾種情況,明確: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

  第2個環(huán)節(jié):學習加法交換律。

  1、多媒體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多少千米”該怎樣計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先板書:357+137=494(千米),再讓學生用加法的意義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一方面鞏固加法的意義,另一方面為下面比較兩種解法作準備。

  2、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結果,得出:137+357=357+137,啟發(fā)學生說出:把357和137交換位置,和不變。

  3、讓學生視察P48兩組算式,用不完全歸納的要領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造就學生歸納推理本領。

  4、解說加法互換律的字母情勢:a+b=b+a,舉例闡明a和b可以表現(xiàn)恣意一個學過的整數(shù),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現(xiàn)數(shù)打下開端基礎。

  第3個關鍵:接納團體訓練,指名板演的情勢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換律,掌握用加法互換律驗算加法的要領。

  (三)訓練牢固

  憑據(jù)課本內容訓練:

  訓練十一第2題。

  訓練接納團體訓練,指名口答的情勢舉行。訓練是使學生加深對加法互換律的了解,牢固運算紀律,從而造就驗算風俗。

  (四)全課小結。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十單元混合運算的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在認真學習《數(shù)學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說課:

  一、領悟課程標準新理念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給學生呈現(xiàn)“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盡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乘加(減)混合運算”是“數(shù)與代數(shù)”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及兩步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今后繼續(xù)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決稍復雜問題的基礎。教材通過游人來到景區(qū)購票、付車費的情境,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展開對簡單四則混合運算知識的學習。本節(jié)課的設計依然遵照以解決問題為框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這樣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現(xiàn)實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體會運算的價值。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能運用乘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并能結合具體情境,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由于二年級學生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對于學生來講,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掌握運算順序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教法及學法如下:

  1、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具體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

  2、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探索獲得。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后算加減的道理,體驗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這個規(guī)定強行灌輸給學生。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些習題,激發(fā)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制作課件(泰山風景圖片,購票情景圖,司機付費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xiàn)內容。為了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化”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玩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年暑假,老師去了一趟泰山。泰山太雄偉了,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老師拍的圖片?

  課件展示泰山風景的圖片,并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由此為下面的學習奠定感情基礎。

 。ㄕn件演示坐車來到山下的圖片)

  師:我們已經來到了進山的入口處,如果你是我們團的導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ò鍟郝糜螆F一共有多少人?)

 。〝(shù)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目標中明確指出,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ǘ┳灾魈骄,解決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shù)學知識。在本課的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準備這樣設計:

  活動一: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能找出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嗎?

 。ㄟ@樣設計的意圖守注學生能否找到有用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師:同學蜜察的真仔細,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嗎?請試試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嘗試解決,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和算法。

 。ㄟ@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師指名學生匯報,并把算法板書在黑板上。(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的清晰條理性。)

  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這些同學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立思考,全班交流。重點明確:這幾道算式都是先求4個組的人數(shù),再加剩余的人數(shù)。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教師總結,當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時,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shù)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教學建議中提出:教師應提供適當?shù)膸椭椭笇,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要讓學生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活動二:

 。ㄕn件出示司機拿錢交款的圖片)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從司機的語言和木牌上找到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

  教師繼續(xù)追問: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

  教師板書:應找回多少元?

  師:請大家嘗試自己解決。

  鼓勵學生到黑板上板書自己的算法,并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三:

  師: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這幾組算式,你能發(fā)現(xiàn)有什么共同點嗎?

  學生觀察后自由發(fā)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減法兩種運算。都是先算乘法。

  教師繼續(xù)提問:當有乘法和加減法時,應該先算什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教師板書。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和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鞏固運用,自我提升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币虼藬(shù)學練習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1、110頁第2題

  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并選出兩道做在練習本上。

  2、火眼金睛辨對錯

  自主練習第3題

  3、自主練習第4題

 。ㄋ模┛偨Y評價

  回顧這節(jié)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里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議想對他說的?

  附:板書設計

  乘加(減)混合運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先算乘法。

 。ㄔ诒菊n教學中,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5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加法的運算定律》,下面,我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闡述。

  首先,談談教學目標的設定。本課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運算。

  2、在猜想、驗證結論應用的過程中,習得舉例驗證的方法,感悟符號思想,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品質。

  3、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

  設定以上教學目標的依據(jù)有以下三點:

  一是基于對課標的理解。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驗證等過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能立思考,感悟數(shù)學基本思想。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關注過程目標,關注核心概念的落實。

  二是基于對教材的分析。

  加法運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中的內容,屬于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是在學生掌握了四則運算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運算定律是運算體系中最具普遍意義的規(guī)律,是運算的基本性質,可作為推理的依據(jù)。本單元所學習的五條定律,在數(shù)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稱為“數(shù)學大廈的基石”。學好本課,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shù)四則運算的意義,體會四則運算間的關系。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思想,積累豐富的四則運算活動經驗。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我認為這樣安排,旨在依托四則運算的意義,調動學生的經驗,通過對比引導學生習得驗證的方法,在驗證的過程中加深對規(guī)律的理解,發(fā)展歸納推理能力和符號意識。

  三是基于對學情的認識。

  從經驗上來看,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加法運算定律的計算經驗,對四則運算的意義有了理性的認識,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學習本課。從認知水平來看,四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理解抽象的運算定律對他們來說就有一定的難度。

  據(jù)此,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意義。難點擬定為領悟舉例驗證的方法。

  然后,談談教法設計。

  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要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鼓勵創(chuàng)造性思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恰當?shù)膶W習方法。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情,本課以引導探究為主,綜合運用啟發(fā)談話法、直觀演示法進行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用學生日常學習中熟悉的等式引導學生觀察提出猜想,然后采用啟發(fā)談話法,組織學生舉例驗證,最后借助點子圖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道理,使學生更加信服。

  接著,談談學法設想。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本課在學法指導上力求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學生以猜想驗證結論應用為學習思路,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學生觀察題組,提出猜想,探究環(huán)節(jié),學生先立思考驗證的方法,再合作交流,這樣相互啟發(fā),讓學生意識到盡可能全面的舉例驗證才能證明結論正確,從而習得驗證的方法。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立思考,或填空,或判斷,不斷內化新知。

  最后,談談教學流程的預設。

  基于以上構想,為達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擬定為以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以題組的形式,激活學生的經驗,便于學生提出猜想。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第一步,提出猜想。以“仔細觀察,試著用一句話說說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題組一和題組二,提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猜想,教師相機板書。第二步,驗證猜想。以“是不是任意的數(shù)相加都有這種規(guī)律呢”?的問題讓學生意識到,通過幾個例子得出的發(fā)現(xiàn)只是猜想,要想應用還必須驗證,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以“你打算怎樣驗證呢?”啟發(fā)學生思考驗證的方法。抓住兩個要素:要素一:數(shù)是任意的,可以是小數(shù)、整數(shù)、分數(shù),要素二:要通過計算,根據(jù)結果來判斷。這樣做旨在讓學生感悟應用不完全歸納時舉例盡可能全面,并且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用事實說話。第三步,總結規(guī)律。在學生舉例驗證和教師演示后及時提煉規(guī)律,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方便學生使用。

  環(huán)節(jié)三:課堂梳理,鞏固練習。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十固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練習題1是填空練習,意在鞏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特點,提煉字母公式,建立模型。練習2是判斷練習,意在加深加法運算定律的認,區(qū)別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練習3是探究4個加數(shù)的簡便運算。意在突出規(guī)律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加法運算定律的價值。

  環(huán)節(jié)五:自我評價。

  課標指出:要重視課堂教學評價,使之成為教師改進教學和激勵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信心。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激勵學生更好地學。

  以上就是我全部說課內容,根據(jù)課堂生成情況有可能會有所調整。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6

  一、說教材

 。ㄒ唬┙虒W內容:我說課的內容是四年級數(shù)學第三單元第一小節(jié)“加法運算定律”中的第1課時的內容,其內容包括:完成第17頁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19頁練習五第1~3題。

 。ǘ┙滩牡匚唬杭臃ㄊ菙(shù)學中最基本的運算之一。通過本課時的學習,首先,可使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出加法交換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識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示數(shù)打下初步基礎。

 。ㄈ┙虒W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并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計算。

  2、讓學生學會用符號或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

  3、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認識。

 。ㄋ模┙虒W重、難點:掌握加法交換律,并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計算。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導入觀察思考討論概括應用。學生是學習數(shù)學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jù)本課的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我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一)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景,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使學生融入到數(shù)學情景中,主動探索,積極思考,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ǘ┯懻摻涣鞣ǎ赫莆占臃ń粨Q律及其應用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加法算式為觀察點,引導學生個人探索,小組交流討論,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討論等實踐活動,從這三組算式間的聯(lián)系去發(fā)現(xiàn)并交流,總結規(guī)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換律,這樣的設計基本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三)練習法:《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方法完成特定的數(shù)學任務。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練習可分為基本練習和鞏固練習。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當前課改研究的熱點。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學法同時也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我組織學生采用了

  下面幾種學習方法:

 。ㄒ唬┯^察比較法:通過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對加法的意義有進一步的認識。

 。ǘ┙涣饔懻摲ǎ簩W生個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組討論。通過觀察、計算、比較、討論等活動,去發(fā)現(xiàn)并總結規(guī)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換律,這樣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

 。ㄈ┚毩暦ǎ簽榱耸箤W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深化理解,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練習采用基本練習、鞏固練習,必要時可進行深化練習,加深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适聦胄抡n,提出問題動物王國要進行一次計算比賽,小豬、小羊、小猴、小熊都參加了比賽,這次比賽是由大象爺爺出題的。比賽開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計算題,沒想到不一會的功夫,平時一向呆頭呆腦的小豬舉起了答題板,高興地說:“我算完了”,其他動物見狀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聰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驚訝道:“!算得這么快!”大家想知道為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法交換率。(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讓學生引出問題,揭示新課主題,為下面的教學作鋪墊。

  (二)互動新授

  1. “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列式計算?

  2.比較兩個式子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小組交流討論)

  結果:相同位置:交換我們可以用等號表示:36+29=29+36

  3.學生舉例,并總結交換律的概念: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

  4.討論: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嗎?分別用文字,符號,字母表示。(課件播放)

  甲數(shù)+乙數(shù)=乙數(shù)+甲數(shù)

  □+△=△+□

  a+b=b+a

  5.即時練習:學生立完成28頁“做一做”。

  5.即時練習。19頁1、2、3題。

 。ㄈ┱n堂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并會用符號和字母來表示。

  (四)說板書

  本節(jié)課板書力求簡單,大方。讓學生一目了然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

  五、說教學評價

  把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習熱情的評價,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充分體現(xiàn)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觀察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索,分組討論交流為主要方式。讓數(shù)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shù)學,探究學數(shù)學,快樂學數(shù)學。并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12-07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 《加法的運算定律》02-23

小學數(shù)學加法運算定律說課稿(精選8篇)04-12

小學數(shù)學《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優(yōu)秀說課稿04-30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說課稿11-30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04-30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說課稿04-30

《乘法運算定律》說課稿12-20

小學數(shù)學加法一等獎說課稿(通用15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