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可提高兒童認知能力
西班牙《趣味》月刊2014年12月號刊登文章《玩具的秘密》稱,荷蘭哲學家約翰·赫伊津哈曾將人類定義為“游戒人”,以此突出人類玩耍的獨特能力。但事實上這并不僅僅是人類獨有的行為,很多動物都有這種能力。例如小蜘蛛就會模仿交配的動作為自己成年后的性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小海豚們則會以戲水取樂。哺乳動物中最為特殊的當屬狗,它們即便是已經(jīng)處于生育年齡也不忘表現(xiàn)出幼崽時的樣子。我們周圍也不乏這樣童心未泯的晚熟者。
文章稱,從神經(jīng)科學的角度看,任何娛樂活動加強的都是兩大灰質:負責協(xié)調動作的小腦和與下決定和沖動控制有關的額葉。
實驗表明,額葉在孩子成長時所進行的游戲活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些游戲幫助幼兒了解因果關系,例如“推動小汽車,它就會向前進”。
巴倫西亞大學教育學專家佩德拉·佩雷斯·阿隆索-赫塔對玩具的益處做了更全面的闡述:“這是幫助孩子發(fā)展能力的工具,如注意力、抽象理解能力、記憶力、表現(xiàn)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無論是什么樣的文化背景、在什么年代,孩子們都喜歡玩玩具。”
文章稱,在教育心理學領域,仍沿用著幾十年前瑞士哲學家讓·皮亞熱的分類,他認為根據(jù)兒童的.心理變化,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玩具:0至2歲的嬰幼兒多玩撥浪鼓、鏡子和音樂玩偶能夠刺激感官和運動機能的發(fā)育;2至6歲的幼兒更多地接觸迷你廚具玩具和需要diy組建的玩具,能夠幫助他們提高記憶力、自控能力和想象力;從6歲起,孩子們可以更多地投入到體育項目、桌游和跳房子等游戲中。這也標志著他們正式加入到充滿競爭的殘酷世界中。
盡管有不少研究證明玩具對于開發(fā)人類大腦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家長開始對玩具的“教育”功能標簽過于癡迷。法國社會學家桑德里娜·文森特認為,尤其在那些生活舒適的家庭中,這種情況更為明顯。
“我向來認為任何有助于認知能力發(fā)展的東西都具有教育意義。”佩雷斯·阿隆索-赫塔表示。紐約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卡特琳·陶米什-勒蒙達給出了更準確的表達:“我們談的是玩耍、開拓和社交的機會。如果教育玩具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當然很好,但如果一個就在眼前的事物也能夠起到一樣的作用,那效果也是一樣的。”
文章稱,事實上很多時候最簡單的往往能勝出。該領域的另一位知名專家、《愛因斯坦從來不用識字卡》一書的作者凱蒂·赫什-帕薩科認為上文所提到的事物沒有一定的界定,只要有利于自由活動的都行,哪怕是一個紙盒。
在學術領域提到最多的莫過于一個名叫“關注日常用品潛力”的實驗。科學家們讓幾名3至4歲的幼兒把玩餐巾、改錐、棍子和曲別針等日常物件,然后讓另一組年齡相當?shù)挠變河^看大人使用這些東西。然后科學家向孩子們提問這些物品可能的用途。結果顯示,第一組孩子的回答更妙。直接的肢體接觸、用自己的雙手進行實踐激發(fā)了他們的想象力。
近年來,在玩具世界中,最讓家長、教育人員和研究人員好奇的莫過于所謂的“性別定型”現(xiàn)象。加州大學社會學家伊麗莎白·斯威特在《紐約時報》上發(fā)表的文章指出:“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們在性別平等領域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玩具世界似乎還停留在上世紀50年代。”不過,女孩在游戲中更傾向于扮演照顧孩子和家庭主婦的角色,而男孩更喜歡打架和運動是否具有先天原因呢?
文章稱,很多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有實驗表明,在靈長類動物中,長尾黑顎猴和恒河猴中的公猴更喜歡將卡車當作玩具,而母猴更喜歡玩娃娃。2010年發(fā)表在《當代生物學》半月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烏干達基巴萊國家公園的母猩猩會自己將地上的棍子拾起抱在懷中,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研究表明,3至4歲前,男孩和女孩通常會玩一樣的玩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喜歡的玩具開始變得不同。這在男孩身上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他們不愿意玩一些女性化的玩具以免遭到小伙伴的嘲弄。
不過,文化的發(fā)展恰恰推動著我們從祖先們刻板的性別規(guī)范中解放出來。很多國家正在掀起針對玩具產(chǎn)品中性別偏見現(xiàn)象的公民運動,其中最為積極的當屬英國的“讓玩具做回玩具”協(xié)會,該機構成功說服了12大玩具經(jīng)銷商將其產(chǎn)品按照興趣和主題分類,而不是按照性別。
在此之前的2011年,神經(jīng)科學家勞拉·內爾松也曾說服位于倫敦的世界最大玩具店“哈姆雷斯”取消了根據(jù)性別進行玩具分類的方法。
文章稱,除了推廣性別平等意識外,這樣的進步無疑還會帶來更多心理上益處:當建筑類的游戲提高了女孩們對技術和工程的興趣時,玩玩過家家做飯的游戲也能幫助男孩們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另一個目前引發(fā)普遍擔憂的現(xiàn)象是觸屏電子產(chǎn)品的大爆發(fā)。除了一些不負責任的家長將智能手機作為安撫孩子的利器理應受到譴責外,專家們對于智能產(chǎn)品相較傳統(tǒng)玩具的利與弊意見不一。
文章稱,包括烏拉圭心理學家羅伯托·巴拉格拉在內的一些專家認為,電子移動產(chǎn)品“更接近模擬狀態(tài)”,其中的電子游戲能夠幫助孩子“處理大量信息,并以更為健康的方式應對錯誤”。另一些觀點則認為這還是一個有待研究的新興領域,但或將不利于孩子的社交表現(xiàn),導致一些行為問題,尤其是3歲以下的幼兒。紐約蒙特菲奧爾醫(yī)療中心兒童心理學專家拉希勒·布里格斯甚至得出結論稱這些新科技產(chǎn)品會使得兒童的語言能力退化。
當然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等產(chǎn)品能下載到很多非常具有互動性和激勵性的應用,但更多情況下它們只會變成孩子們看動畫片的小電視。怎樣更好利用它們取決于家長,畢竟不能也不應該把新科技關在門外。
【玩具可提高兒童認知能力】相關文章:
英語環(huán)境可提高口語能力09-13
學習鋼琴可提高孩子三大項能力10-09
提高學前兒童音樂能力的策略09-03
如何提高溝通能力09-25
如何提高翻譯能力?11-07
如何提高溝通能力與協(xié)調能力08-19
如何提高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08-26
提高gmat閱讀能力方法09-14
如何提高管理情緒能力10-21